【战疫课堂】(38)《唐宁会客厅》对话黄益平:全球变局 “非常”应对,本周四19:30敬请期待

2020-04-07
新闻来源: 重庆市四川商会
查看次数:4288



从1月份疫情开始至今,黄益平频繁在公开讲座、专栏、《人民日报》等渠道频繁发声,为疫情之后的政策应对建言献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精彩观点:


①  关于宏观经济: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很大

经济本来就很脆弱,包括旅行的限制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和疫情重叠在一起,有可能就让世界经济一下子都停顿下来。加之过去长久的货币政策宽松环境,形成了很多资金错配和资产泡沫问题,危机也好,衰退也好,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


②  关于中国政策建议:5点建议

第一,央行应该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包括增加注入流动性与引导LPR往下走。

第二,为新经济渠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增加网络消费。

第三,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等优惠,帮助它们渡过难关。

第四,帮助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的人员,特别是缺乏良好的社会保障的农民工。

第五,有针对性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医院、学校和城市交通。


③  关于中小企业:要稳住中小企业的大盘

面对疫情冲击,最难办的是中小微企业。关键是帮助大批的中小企业尽量避免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问题。对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外部融资帮他们渡过难关。


④  关于新基建:比老基建投资难上百倍

新基建与老基建是不一样的,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规划的难度要大很多,而且技术日新月异,光靠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员拍板投资几十万亿,先不说钱从哪来,能确定这些投资的基础设施是未来国家发展所需要的、而且能够跟未来的新技术相匹配吗?对于不确定性太大的投资,宁可不要太超前,跟着技术、跟着需求走,这样可以少犯错误。


⑤  关于数字金融:是一场革命 中国走在前面

数字金融确实是一场革命,而中国在这场革命里走在了前面。数字金融的很多原创性的试验和创新,也许就在中国。在疫情之后的“救灾”和“重建”上,数字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无接触贷款可以为企业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