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 | 川渝两地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这些变化

2020-04-28
新闻来源: 重庆市四川商会
查看次数:4955

  

深化合作

促进两地教育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编制实施《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国家有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规划,参与共建西部科学城和长江教育创新带,布局共建一批重大改革试验示范项目,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协同发展示范区、产教融合先行区。

川渝两地将围绕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两个重点,建立“省级”和“区市县级”对应的教育部门交流沟通与合作机制,把搭建平台作为突破口,加快探索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全面合作新机制。

基础教育

开放共享,优质中小学开展跨省域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促进成渝地区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跨省域合作。深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挂职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等重大改革。

推进两地师范院校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共建共享,统筹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优质智慧课堂、数字教育资源面向两地教师学生全面开放。组建川渝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联盟,一体化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和实践教育。


  
  

高等教育

协同创新,高校教师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支持两地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联建、教师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共同争取更多国家“双一流”学科,推动两地“双一流”高校与省市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鼓励校校结对共建“双一流”学科。

推动高校协同开展招才引智,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环成渝高校创新生态圈,支撑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两地增投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计划,两地高校互相增投招生来源计划。
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建设若干开放共享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支持境内外一流高校在两地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实验室、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等。
鼓励优质民办学校开展符合国家规定的跨区域合作办学,联合开展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试点,协同打击违法违规办学行为。
“签署川渝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将促进两地区域间教育得到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市教委副主任邓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