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 | 川渝6区县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2020-04-28
新闻来源: 重庆市四川商会
查看次数:4985

4月23日中午,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梁平和达川等6个区县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列出包含54项、总投资近4000亿元的合作事项清单。据了解,清单上计划在今年内启动的28个重大项目中,已有19项已动工。


明月山绵延230余公里,横跨我市的梁平、垫江,以及四川的邻水、达川、大竹、开江共6个区县,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由梁平区发起的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区,旨在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配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机制体制更加高效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联席会上,6区县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列出了重点共建的54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3958亿元,包括共建明月山践行“两山论”样板地,共同用好、护好300万亩竹资源,建设明月山森林城市群、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精品民宿群、竹木家居产业园等;联合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实施达州-梁平-万州铁路扩能改造、开工梁平-开江高速公路建设等;共同升级改造明月山联通路、景区路,共同推进人工智能、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推进现代产业一体化,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带,推动电商产业跨区跨境发展;做大能源库,共同打造川渝国家级重要能源产业基地;聚焦六区县特色优质农产品,采用一园多组团模式共建明月山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做亮做响“明月山”“明月江”“龙溪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共创明月山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联合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推进龙溪河、明月江及其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磋商交流机制,提高跨界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执法和应急联动响应;联合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明月山乡村振兴培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强化医疗、医保、社会治理等方面合作协作。

  

目前,6个区县的合作已开始“落地”,22日在梁平百里竹海启动了“明月山民宿消费季”,6个区县共同推出了14条精品线路;今年计划启动的28个重大项目中,有19个已开工建设,包括川渝东北部货运物流分拨中心、明月山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明月山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三峡中医院(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中医应急能力建设项目)等。

重报时论


为川渝合作凝聚各方合力    


何秋劭


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历史上,成渝地区一直在全国具有重要经济影响,特别是成渝两地,前者被喻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后者则被喻为“绾毂西南,扼控江汉”的国家重镇。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国家层面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成渝地区层面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促使成渝地区补齐短板、打牢基础,优化结构、加快升级,深化创新、增添动力,扩大开放、拓展空间,绿色发展、倒逼转型,最终逆转“哑铃式”的发展格局。

  

凝聚共识,才能更好地合作。当前,成渝地区的干部群众对川渝合作充满了希望,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类宣传载体,讲好川渝合作故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行动是最好的动员。3月中旬,四川重庆两地召开首次党政联席会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吹响了“进军号”;4月中旬,重庆召开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为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绘制了“责任书”“路线图”;川渝两地相关部门也迅速响应、密切配合,出台了一系列方案举措,加快推进合作的步伐……川渝两地党委政府主动对接、积极谋划,加快一体化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凝聚各方合力。要向外“借力”,争取谋划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开放合作项目,吸引更多具有带动性的重大项目落户,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要向内“聚力”,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其中,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群策群力的生动局面。

  

当前,成渝地区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才能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