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 | 北碚区.绵阳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

2020-05-12
新闻来源: 重庆市四川商会
查看次数:3994



【中华工商时报 渝商视界刘雨丹重庆报道】4月29日,重庆市北碚区·四川省绵阳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在北碚区举行。


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到会指导,区委书记周旭、绵阳市委书记刘超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庆主持会议,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出席会议。 会上,双方签订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未来三年双方将开展十大行动,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十大行动具体包括:两地重大战略协同行动、交通路网互联互通行动、产业发展联动协同行动、科教创新优势互补行动、新型基建提速增效行动、文化旅游交流融合行动、商贸会展合作交流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共享行动、干部人才互派交流行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 双方还确定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十项重点工作。(附后)


刘超表示,当前,川渝合作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希望两地共同加强对上争取,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共同争取将兰渝高铁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等更多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重大支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纳入国省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为两地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细化完善工作机制,在已建立合作协商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支持推动部门、高校、院所、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开展全方位对接、多领域互动、深层次合作,加快构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上下贯通的运作机制;推动合作尽快见效,立足两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聚焦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科技服务平台等一批基础较好、条件成熟、事关全局的重点合作事项予以优先推进,着力以重点突破引领两地合作尽快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携手打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地方合作的标杆和典范。


周旭表示,要着力在深化、细化、转化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抓好合作事项兑现落实,按下双方携手共进、并肩前行的“快进键”。要紧盯目标抓落实,按照双方共同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和“十项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抓好各项工作,努力打造川渝合作交流的典范。要突出重点抓落实,围绕交通路网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科教创新优势互补、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文化旅游交流融合、商贸会展合作交流、生态建设经验共享、干部人才互派交流等八大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加快协同发展,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动力。要细化措施抓落实,进一步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抓手和保障措施,拉清单、建台账,一项一项挂图作战,同时积极主动向上对接,努力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支持,上下联动、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深化合作机制,做实交流平台,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十项重点工作:


1、加强战略协同方面,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共同争取重大支持政策和对外开放大通道等重大项目,在两地布局重大科技平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并力争将其纳入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和重大专项规划。


2、加快推进绵遂内铁路规划,力争绵阳到遂宁段设计时速达到350km/h。加快推进渝遂高速扩容前期工作。


3、在两地举办投资推介会或项目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在两地投资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4、两地共建共用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孵化毕业企业优先选择在两地落地。


5、院校建立结对合作机制,共同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平台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6、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两地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加强两地政务服务部门的横向联系,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7、加强两地艺术家交流互访,组织异地采风,联合举办诗歌大会,打造巴蜀文艺品牌。联合举办仙海马拉松、缙云山国际森林山地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深入挖掘打造绵阳和北碚“三线建设”文化,联合打造“三线记忆·革命激情”等标志性文旅品牌。推动两地互为客源地,实施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整合文旅线上、线下宣传营销资源。


8、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合作峰会等会展平台,加强两地会展活动交流,相互组织企业参展参会。


9、建立重庆绵阳商会,搭建两地工商联系统交流互访平台。建立两地工商联民营企业权益联动保护机制,为双方民营企业提供无差异、便捷维权服务。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协同创新走廊,推动民营经济合作发展。


10、建立党政干部互派挂职和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双向交流培养机制,加大在发改、产业、交通、科创、教育、文旅等领域干部人才互派交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