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秘方 华森制药“出圈”又“出海”

2024-05-22
新闻来源: 重庆市四川商会
查看次数:1183

编者的话

2024年5月22日

昨日,新华网以《探索“新”秘方 这家药企“出圈”又“出海”》为题,对重庆市四川商会党委书记、会长企业——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8年励精图治的创业创新史进行了报道。


现将新闻报道发送给大家,我们共同向新质生产力学习。


新华网重庆5月21日电(王彩玲)28年,记录了一个人的奋斗史,也书写了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


28年来,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森制药”)从生产仿制药到研发中成新药、创新药,通过不断探索“新”秘方,实现从跟跑仿制到创新突围的华丽蝶变,推动重庆医药产业先“出圈”再“出海”。

   

华森制药“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日前,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举行,华森制药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副高级工程师黄介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介从1998年开始就在华森制药工作,从实习生到普通工人,再到QA主管,目前是华森制药厂总经理、技术工程师。

 

“这个奖项是对个人的一种激励和鞭策,更是华森制药人才战略的正向反馈。”黄介说,一直以来,华森制药都坚持“以人为本、成就员工”的人才发展战略,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第一资源,对员工展开全方位培训,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

 

“企业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能否走通、走好这条路,创新和人才是关键。”华森制药党委书记、董事长游洪涛直言,尤其在研发创新药方面,更要引进好的设备,培养优秀的人才团队,让实际检验检测结果为产品质量“说话”。

 

人才聚,企业兴,产业旺。

 

车间厂房里,产业工人正操控机械进行作业;实验室内,研发团队正在潜心研究、攀登技术高峰;在实训课堂上,青年人才通过实际参与逐步提升技能水平……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华森制药上演。

 

 

华森制药实验室。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华森制药在荣昌国家高新区建成“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目前拥有片剂、软胶囊剂、冻干粉针剂、原料药和中药前处理及提取等22条生产线,建有全自动智能中药提取生产线和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等,全面实行MES、BMS、EMS、SCADA、DCS等人工智能系统。

 

经过28年的探索与发展,华森制药已经从最初的10余人小团队发展为如今1000余人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从一个年产值不足5万元小厂发展成为年税收过亿元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双丰收”。

 

“硬科技”推动产品“出圈”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庆科技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孵化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创新药发展正成为拉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尽管创新药研发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研发路上的高风险、高投入和不确定性。”在游洪涛看来,研发创新药是一个“探索金矿”的过程,引进好的设备,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创新插上“硬科技”翅膀是必经之路。

 

近年来,华森制药着力“专、精、特、新”药品研发方向,“以研发养研发”,成功投产上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品种20余个,多个产品成功“出圈”。

 

“华森制药从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中西药并重’的发展战略,在中医药创新领域组建优秀研发团队,积累了丰富经验。”游洪涛介绍称。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该公司成立华森英诺,专注于肿瘤、肿瘤免疫以及自勉性疾病领域的小分子药物开发,实现该公司创新药从0到1的突破。目前已拥有4个自主研发的肿瘤类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已建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辅助的多维度药物发现平台。

  

研发大楼。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截至目前,华森制药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77个,制定国家药品标准49项,取得专利71项。

 

CNAS、FDA认证加速国际化进程

 

除商业化外,“出海”是本土企业创新实现突围的另一重要路径。近年来,在技术进步、竞争加剧和政策引导的三重推动下,不少本土大型药企加入了创新药研发的大军。

 

“创新药研发耗时长、耗资巨、成功率低,离不开资本的加持。”游洪涛指出,对于国产创新药企业来说,“出海”寻机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本土药企研发能力日渐成熟,已从仿制时代逐步迈向创新为主导的阶段;另一方面,迫于价格与产品的内卷,本土创新药企“出海”速度加快。

 

据介绍,中国创新药走向国际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药品生产到质量控制,再到临床试验的设计、过程管理等,路程非常漫长。

 

“2020年前后,国内医药市场竞争开始白热化,我们也萌生了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想法。”游洪涛表示,对华森制药而言,产品要在国外上市,产品的质量和检测结果就要获得国外的认可,那么企业的检测能力需要符合国际要求,建立能力体系并通过CNAS认证就非常重要。

  

生产人员正在查看数据。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为给产品质量检测把关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保证,华森制药检测中心先后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三重四级杆液相质谱联用仪等高端仪器。“这有力地夯实了华森制药检测能力的硬件基础,其提供的可靠数据也大大增强了公司的质量管控能力。”游洪涛补充说。

 

前不久,华森制药检测中心收到了CNAS(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发出的认可决定书,这标志着该中心的检验结果,可以在美国、英国、日本和欧盟等100余个国家、地区之间实现互认。同时,该公司的“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以通过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认证,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助推了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

 

游洪涛表示,未来将瞄准生物医药这个千亿级市场“蛋糕”,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好仿制药,做强中成药、持续探索创新药,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