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分”背后的帮信罪
“跑分”,作为一种新型网络犯罪行为,主要是利用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账户,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搭建非法资金转移的桥梁。而“帮信罪”,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其中“跑分”便是其常见表现形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不明就里或受利益诱惑,参与“跑分”活动,进而为犯罪分子提供协助,殊不知已触犯了帮信罪。
“
一
帮信罪现状
近年来,帮信罪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明内容来看,2023年,经检察院起诉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14.7万人;全国法院审结帮信犯罪案件10.2万件14.7万人。“帮信罪”已经连续几年位居刑事案件第三位。帮信罪的高发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为帮信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同时,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为了谋取私利,不惜参与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成为帮信罪的犯罪主体。
“
二
帮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信息网络的管理秩序。信息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正常运行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帮信罪的行为破坏了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侵犯了国家对信息网络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这些帮助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服务,以及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商务服务。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帮助。这里的“明知”包括明知必然是犯罪所得和明知可能是犯罪所得。
“
三
帮信罪怎么认定“明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之规定,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明知”:
(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
(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
(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
(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
(五)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
(六)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
(七)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例如,在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跑分”案件中(案号:(2024)苏0981刑初55号),犯罪嫌疑人李某为谋取非法利益,明知他人从事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仍提供本人的银行卡用于转账跑分。李某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仍为其提供帮助,情节严重,最终被认定为帮信罪。
“
四
帮信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构成帮信罪需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
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5万元以上的;
4、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
5、两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
7、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具有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网络支付接口、网上银行数字证书5张(个)以上的;
8、收购、出售、出租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物联网卡20张以上的;
9、却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第2至4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
五
帮信罪处罚扩大
在一些帮信罪案件中,卡主出借银行卡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例如,在山东省泗水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案号:(2023)鲁0831民初3140号),法院认为,被告项某给犯罪团伙提供银行账号、协助转移相关款项,其行为与上游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交给他人进行网上银行迂回、交叉转账,最终转出款项或者取出现金,被告是原告财产损害的侵权人,被告主观上存在侵害原告财产的故意,客观上造成了原告财产损失,是导致原告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应当与他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虽被告认为由其个人赔偿不合理,其只是从犯,但从整个案件来看,被告是共同侵权人之一,不应区分责任比例,应对原告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数额通过转账记录可以证实,原告所主张请求被告赔偿61000元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在陕西省礼泉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案号:(2023)陕0425民初1967号),法院认为,被告陈某在明知他人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提供本人银行卡帮助他人进行违法转账并从中获利,造成原告经济损失,应当就其过错向原告承担赔偿责任。被告郭某邀约组织被告陈某在明知他人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提供本人银行卡帮助他人进行违法转账并从中获利,造成原告经济损失,应当就其教唆帮助过错向原告承担连带责任。
这些案例表明,卡主出借银行卡不仅要退赃退赔,还可能被要求连带赔偿被害人的全部损失。
“
六
帮信罪与掩隐罪的主要区别
在两卡犯罪中,帮信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下简称“掩隐罪”)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1.主观方面:帮信罪的主观方面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帮助;掩隐罪的主观方面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帮信罪的主观故意是一种概括性的故意,即行为人只要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就可以构成犯罪;而掩隐罪的主观故意是一种具体性的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才能构成犯罪。
2.客观方面:帮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掩隐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帮信罪的帮助行为是一种事前、事中的帮助行为,即行为人在他人实施犯罪之前或者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帮助;而掩隐罪的掩饰、隐瞒行为是一种事后的帮助行为,即行为人在他人犯罪既遂之后,为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3.犯罪对象:帮信罪的犯罪对象是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掩隐罪的犯罪对象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帮信罪的犯罪对象是一种行为,即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而掩隐罪的犯罪对象是一种财物,即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4.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帮信罪的行为发生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掩隐罪的行为发生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既遂之后。帮信罪的行为是一种促成犯罪的行为,即行为人通过提供帮助,使得他人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犯罪;而掩隐罪的行为是一种掩盖犯罪的行为,即行为人通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使得犯罪行为不被发现。
总结/ZHONGWEN LAW FIRM
帮信罪由于其多变的外在表现形式,令人难以防范,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等出售、出租给他人,避免成为信息网络犯罪的帮凶。
假期将至,各位同学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各种诈骗行为。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帮信罪等相关法律知识,避免因为无知而触犯法律。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寻求帮助。

徐海帆
律师
执业领域:
民商事争议解决、企业法律顾问、劳动人事争议、刑事辩护
- 本文完,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