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师研究 | 案外人对原审案件的救济制度之探索及比较——第三人撤销之诉、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异议后的再审申请
执业过程中经常遇到客户不是原审案件当事人,则客户作为案外人对原审案件的形成、进展情况的察觉严重滞后,往往是原审案件判决生效并且已经进入执行程序实质对客户造成不利影响后,客户方才知道原审案件的存在。那么作为案外人一方有哪些救济制度,今天笔者准备讨论的案外人民事救济制度为: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后的再审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
那么三种救济制度分别适用什么情形?异同点有哪些?相互比较的优劣?是可以同时采取的并存关系还是只能择一采取的选择关系?都属于司法实务中较为重要的争议点。

三种案外人救济制度的构成要件及分析
ZHONGWEN LAW FIRM
“
一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非常救济制度,要在保护第三人利益与维护生效裁判的稳定性、权威性之间保持平衡,因此立法对第三人撤销之诉较普通民事诉讼设置了相对严格的条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构成要件可归纳为六点:
1.原告必须属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2.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撤销之诉;
3. 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原审诉讼;此处认定不能归责的标准通常为“本人对原审诉讼不知情”;
4.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提起撤销之诉;
5.原审裁判存在错误;
6.原审裁判的错误损害了原告的民事权益。
笔者认为判断第三撤销之诉中最难掌握的构成要件即原告是否属于有独立请求权或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对案件争议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的实体权利的主体,通常是对诉讼标的物享有物上请求权或对诉讼标的物享有债权,司法实践中对该类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争议较小。但实践中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更多主张自己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从法条看,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认定标准为“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构成“利害关系”的认定尺度比较主观,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要素:一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直接的牵连关系,且属于法律上而非事实上的牵连关系;二是法院对本诉的诉讼标的的裁判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本诉原告或被告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确定具有先决性意义;三是第三人可能因本诉的判决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亦或既担义务又享权利。
基于前述“利害关系”认定标准的复杂性与主观性,从而导致部分案例显示出原审案件审理结果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非常明显、非常巨大的实质影响,但法院最终仍认定不存在利害关系,例如(2021)最高法民终746号案例裁判文书载明“由于债权具有相对性,普通债权人李某某对于债务人与其他债权人之间的诉讼并没有实体上的牵连关系,该案的处理结果亦不会导致李某某承担法律义务或责任,虽然该案的裁判结果必然影响到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情况,进而影响李某某债权的实现,但这种利害关系只是事实上的利害关系,而非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李某某不属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2016)最高法民终303号案例裁判文书载明“务川信用社对固山公司的债权与抵押权,与湖南四建、固山公司之间所争议的诉讼标的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系并无直接牵连,并且务川信用社亦不负有返还或者赔偿义务。虽然双方的债权、抵押权与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指向的标的可能是相同的,但在法律关系上并无牵连。务川公司不属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所以判断掌握是否具有利害关系是实践中考虑能否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核心难点。
“
二
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后再审申请亦是一种特殊的救济制度,其构成要件包括四点:
1.执行异议程序中驳回了案外人的异议请求;
2.原审裁判存在错误;
3. 原审裁判的错误损害了原告的民事权益;
4. 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再审申请。
笔者曾办理过一件执行异议被驳回后提起再审申请的案件,因为该种救济程序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申请再审的情形,当初提起再审申请后经过法院反复沟通研究长达半年后才予以立案受理审查。该案中笔者代理的融资公司在审查核实包括施工合同在内相关资料后向开发商A公司提供了一亿多的贷款,并据此取得了案涉工程项目的抵押权,同时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此后因A公司欠付工程款,法院最终判决A公司向B公司支付1亿余元欠付工程款并认定B公司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融资公司在建工纠纷进入执行程序准备处置案涉工程房产时方才知晓,因考虑到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对我方是否属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审查较为严格,而执行异议后的再审申请对“利害关系的案外人”主体资格审查通常更为宽松,故我方提起了执行异议,在异议被驳回后提起了再审申请。融资公司的主要再审理由为“A公司与B公司存在恶意串通,损害融资公司利益”,并且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原审案卷资料及笔录明确显示,原审法官其实已经关注到案涉工程抵押给融资公司的情况,但是A公司与B公司就抵押时间、发放贷款时间、原审诉讼是否通知融资公司等问题进行了虚假陈述,并且A、B公司在获取融资公司贷款后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方式大幅修改了施工合同实质内容。可能因为对该种再审申请的实质审查要求实在太高,最终法院在组织了多次听证程序后仍然驳回了融资公司的再审申请。
“
三
相对前两种救济程序而言,执行异议之诉应该是实务中应用最多的案外人救济制度,且执行异议之诉可以应用多种情形,为便于比较,此处仅讨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的执行异议之诉。其构成要件有四点:
1.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申请已经被法院裁定驳回;
2.提起诉讼的理由与原审案件是否错误无关;该构成要件是区分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还是异议后再审申请的关键点,如果原审裁判没有错误,在符合其他构成要件的情况下,即应当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反之,因为原审裁判是否错误并不属于执行异议之诉的审理内容,若原审裁判存在错误则不应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而应提起再审申请;
3.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简单来说,此类执行异议之诉主要争议焦点系比较案外人与申请执行人对执行标的的权利谁更优先。例如本文前述提到的融资公司提起再审的案例,因为融资公司对工程项目仅享有抵押权,而原审案件原告的权利是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司法解释明文规定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无疑是更优先的权利,所以这也是该案融资公司不能选择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原因;
4. 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
例举一个笔者办理的印象较深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笔者代理的自然人杨某与开发商C公司签订了三份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了三套共计4000余万元的商铺,杨某付清了全部房款,并且办理了预告登记,案涉房地产项目未完成竣工验收。原审案件仍然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原审判决C公司向施工单位D公司支付欠付工程款并确定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原审案件进入执行后,我方提起执行异议被驳回后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根据司法解释作为商铺购买人享有的权利是不能对抗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但本案有一个特别的情形在于案涉商铺办理了预告登记,故本案争议焦点在于预告登记物权能否对抗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最终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等规定,法院最终认定杨某权利更为优先,支持了我方诉求。
三种案外人救济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ZHONGWEN LAW FIRM
“
1
管辖问题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管辖法院是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原审裁判文书的法院,若需要撤销的是一审法院的裁判,则由一审法院受理,若涉及需要撤销二审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书,则由二审法院受理。执行异议后申请再审的管辖法院并非上级法院,而是由作出原审裁判文书的法院管辖。执行异议之诉的管辖法院为执行法院。据此,从管辖的角度分析,三种案外人救济制度的管辖法院实质上均为原审法院,均无法实现当事人跳出原审法院提起救济诉讼的愿望。
“
2
救济目的
从三种案外人救济制度的救济目的来看,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执行异议驳回后申请再审的救济目的是相同的,均是需要纠正原审裁判文书的错误;而执行异议之诉更多是主张自己对执行标的享有权利比申请执行人更为优先。
“
3
能否中止原审案件的执行
前文提到原审案件通常已经进入执行程序甚至处于即将拍卖等环节时,案外人方才知晓情况,所以救济制度能否中止原审案件的执行,在案外人选择救济制度时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否则一旦原审案件执行完毕,案外人采取的救济制度很可能失去实质意义。按照法律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则上是不停止执行,除非原告提供担保申请,法院可以考虑准许中止执行。执行异议之诉则正相反,原则上是应当停止对执行标的的处分,除非是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要求执行,法院可以考虑准许。执行异议后的再审与普通再审程序规定一致,即再审审查阶段并不停止执行程序,法院裁定进入再审程序后应当停止执行。据此,从有效中止原审案件继续执行的角度考虑,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无疑是最佳选择,而第三人撤销之诉则需要提供担保申请中止执行,并且还需要理由充分可以说服法院同意。至于执行异议后的再审则必须通过严格的再审申请审查,在裁定进入再审后方可达到暂停执行的作用。
“
4
进入诉讼程序前对案件前置审查的程度
三种救济程序在进入诉讼程序前是否需要经过法院的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哪一种救济制度的前置审查难度更高?当事人肯定都想选择前置审查难度更低的救济制度,所以前置审查程度的高低也是案外人选择救济制度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从司法实践来看,执行异议之诉即便存在前置审查也应当理解为形式上的审查,一般只要符合“执行异议被驳回”“收到裁定后十五日提起诉讼”两个前置条件即应当受理。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法院在立案受理前应当对第三人提交的诉状、证据及对方当事人的书面意见等进行审查,并可以对各方开展询问,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由此可见第三人撤销之诉存在较为严格的前置实质审查。关于执行异议后的再审申请,则至少应当理解为与常规再审申请同样程度的实质审查,只有经过实质审查初步判断原审裁判存在错误的可能后,法院方才裁定进行再审诉讼程序,前面执行异议后再审申请的案例就是进行了前后近一年且多次听证的实质审查,所以个人认为执行异议后再审申请的前置实质审查程度仍然是最高的。
“
5
提起救济制度的除斥期间
按照法律规定,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除斥期间为“收到执行异议裁定起十五日内”,是三种救济制度中提起时限最为紧张的;提起执行异议后再审申请的除斥期间为“收到执行异议裁定起六个月内”,该期限长短与提起普通再审申请的期限是一致的;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除斥期间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则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除斥期间与执行异议后再审申请的除斥期间相同,但因为通常在认定“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时间节点上存在不确定性,从保障诉权的角度理解通常可以争取更多的期限,据此个人认为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期限更具有弹性。
“
6
三种案外人救济程序相互间能否并存
(1)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执行异议后再审申请能否并存
基于两种案外人救济制度在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与重合性,为避免当事人滥用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零一条明确规定两种救济制度不能并存,案外人只能从两种救济制度中择一主张权利。
(2)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执行异议之诉能否并存
目前暂未检索到法条直接规定两种救济制度能否并存,笔者试图从关联的法律条文中进行推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中“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后,未中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执行的,执行法院对第三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提出的执行异议,应予审查。”案外人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后是可以再提起执行异议申请的,按照“法无禁止皆自由”的民事原则理解,因两种制度的功能及救济目的完全不同,案外人此时在执行异议被驳回后应当有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此种“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先,提起执行异议申请在后”的救济顺序,两种救济制度是可以并存的。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中“案外人对人民法院驳回其执行异议裁定不服。。。。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申请再审,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案外人在提起执行异议申请后是不能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但提起执行异议申请又是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定前置程序,所以此种“提起执行异议申请在先,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后”的救济顺序,两种救济制度从法条理解来看是不能并存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例如(2020)辽01民终3792号案例裁判文书就认定执行异议申请被驳回后有权并存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及第三人撤销之诉。所以该种情形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争议,但为了更保险的同时保障当事人的两种救济制度诉权,笔者建议实务操作中尽量选择“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先,提起执行异议申请在后”的救济顺序。
(3)执行异议后再审申请与执行异议之诉能否并存
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来看,根据案外人的权利主张与原判决、裁定之间的关系,执行异议被驳回后申请再审与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救济制度,法律并未明确两种制度属于共存还是择一的关系。按照对法条的文义理解,笔者认为在符合两种救济制度的其他形式要件的基础上,只要同时满足申请再审的实质要件即“原审裁判存在错误”与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实质要件即“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的权利能够排除执行”,那么案外人应当有权分别提起再审申请及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但在实务操作中却可能完全不同,笔者对两种救济制度双管齐下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法院的答复与(2020)冀1026民申8号等案例裁判观点大致相同,即认为两种救济制度互相排斥,属于只能择一的关系。该种理解与实务中的争议可留待后续司法解释或者指导案例予以明确。
法条链接
《民事诉讼法》(2023修正)
第五十九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第二百三十八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修正)
第二百九十条:第三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撤销之诉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出,并应当提供存在下列情形的证据材料:
(一)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错误;
(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
第二百九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之日起五日内送交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人民法院应当对第三人提交的起诉状、证据材料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书面意见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询问双方当事人。
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第二百九十七条:受理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后,原告提供相应担保,请求中止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第三百零一条: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后,未中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执行的,执行法院对第三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提出的执行异议,应予审查。第三人不服驳回执行异议裁定,申请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案外人对人民法院驳回其执行异议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错误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申请再审,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百零二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案外人、当事人对执行异议裁定不服,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由执行法院管辖。
第三百一十三条: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审理期间,人民法院不得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申请执行人请求人民法院继续执行并提供相应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第四百二十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案外人对驳回其执行异议的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律师简介

高 源
律 师
● 重庆市律协第八届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 渝中区律工委第二届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执业领域:
建设工程与房地产纠纷、公司类纠纷、金融纠纷、买卖纠纷、租赁纠纷、公司法律顾问等领域

北京 | 上海 | 深圳 | 重庆 | 杭州 | 武汉 | 天津 | 长沙
郑州 | 济南 | 合肥 | 西安 | 烟台 | 厦门 | 南宁 | 贵阳
银川 | 海口 | 苏州 |昆明 |香港 | 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