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论述 1944年5月21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七中全会的两项任务(准备七大和在全会期间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并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讲抗日准备时期和抗战时期的主要问题。报告指出:这两个时期我们的目的就是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奋斗。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方针就是发展自己,团结友军。这个方针最初决定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瓦窑堡会议,直到现在都是为执行这个方针而斗争的。报告还谈到七大以后准备夺取城市的问题,指出:我们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学会做经济工作

重要论述 1935年5月19日 毛泽东同即将率领强渡大渡河先遣队通过彝族区的刘伯承谈话。谈话说: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到友好。只要我们全军模范地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会打我们,还会帮助我们通过彝族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1941年5月19日 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报告深刻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尖锐地批判了主观主义作风,突出地强调了“实事求是

重要论述 1938年5月17日 任弼时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会议上,就此前提交的《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书面报告大纲作说明和补充。其中指出:第一,中共中央估计武汉失守后,有可能引起国民党政府对抗战新的动摇。因此,在抗战问题上,目前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基本的任务,是防止和克服中国政府对抗战方针的动摇,以一切努力,争取中国能持久抗战,以求得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第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为了适应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共中央改变了苏维埃时期的政策,但是国民

重要论述 1937年5月15日 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韦尔斯采访,回答了关于国共合作、阶级斗争、争取民主、准备抗战等问题。谈话指出:国共谈判仍在进行,最主要的是两党共同政治纲领,这是两党合作的基础。在抗日战争的面前,阶级斗争问题应有适当的解决。我们要在正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中的共同政治纲领里提出:给工农以集会、结社、言论的自由,普遍的选举权,对工人必须改良待遇,改善劳动条件,对农民应减租减税,关于土地问题,应以立法及其他适当手段解决。民主制度为对日抗战胜利之必要条件,非它不可。我们时刻准备着应付事变

重要论述 1975年5月13日、14日 邓小平在同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谈时,谈到建立国际新经济秩序指出:美苏不夺取欧洲是称霸不了世界的。欧洲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力量,包括在军事上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条件是欧洲自己能团结起来、强大起来。第三世界要求改变旧的经济秩序,建立一个合乎现在实际的新经济秩序,这是合理的。中国政府支持这个立场。坚决维护旧经济秩序的主要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欧洲国家,首先是法国,主张用对话的方式而不是对抗的方式同石油生产国解决能源问题。我们欣赏这一立场。第三世界提出要把石油

重要论述 1987年5月11日 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说:我们关心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政策与阁下一样,是把战争与和平问题、南北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这就抓住了要害。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实际受害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开放政策,中国也坚持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不搞开放,就发展不起来。如果不懂得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又

重要论述 1952年5月9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五反定案、补退工作等的指示,为结束五反运动,提出一系列从宽处理的政策规定。指示指出:在五反斗争中,工作组和工人对资本家违法所得数一般都算得很高,在定案时必须合理地降下来,使合乎经济情况的实际,必须使一般资本家在补退之后还有盈余。退补的比例,我们认为以照三分之一略多一点为适宜。这样就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取得主动,而使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使资本家重新靠拢我们,恢复经营积极性,使工人不致失业。数大者可分多年补退,一部分还可作为公股不要交出现金

重要论述 1960年5月7日 毛泽东同非洲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人士和工会、青年、学生代表团谈话。谈话指出:一九四九年,我们就基本上解放了大陆。不仅蒋介石怕我们,而且美国人也有点怕我们,因为我们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团结起来了。还是人要紧,是第一位的,武器是第二位的,是次要的。只要把人团结起来,手里掌握着武器,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就怕我们。当然不是只有打仗这一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又指出:人常常是有很多迷信的,迷信帝国主义是其中的一种;再有一种,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觉得自己力量

重要论述 1948年5月5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同陈毅、粟裕等商讨渡江问题后,本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华东局电。电报指出: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逐一解决,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难。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关于粟裕兵团的作战地点和任务,中央军委曾于一九四八年一月决定由粟裕率领兵团的三个纵队南渡长江执行宽大机动任务,先在湘赣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然后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挺进闽浙赣地区,

重要论述 1932年5月3日 毛泽东在漳州复电中共苏区中央局。电报指出中央的政治估量和军事战略完全是错误的,并陈述了两点理由:(一)三次反“围剿”战争和日本出兵之后的中国统治势力,特别是蒋系,已经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于我们只能取守势防御的攻击,至于粤军亦是防御攻击性质。决不应夸大敌人力量,以为敌人还有像去年三次进攻给中央苏区以大摧残的可能,而且在战略上把自己错误起来,走入错误道路。(二)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以后,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上决不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